李涛在1905年9月4日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在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长大,那个地方有个很有名的家族,以读书厉害出名。他的爷爷和老爸都是晚清时候的秀才,靠教书过日子,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李涛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1923年,年轻的李涛成功进入了郴州第七联合中学读书。那时候,中国正遭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压,而北洋政府又没什么作为,这让李涛和他的同学们都非常痛恨帝国主义。于是,李涛热心参加学生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当时年轻人反对帝国主义、热爱国家的行动中。
1925年,李涛因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活动里太出头,被学校给开除了。但这事儿没让他灰心,反倒让他更下定了革命的决心。到了1926年,他干脆不念书了,铁了心要干革命,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从此以后,他就走上了几十年的革命道路。
1927年秋收起义后,李涛将军带着队伍拼死冲出重围,毅然决然地跳进了革命的火热大潮里。起义受挫后,李涛不得不转战南方,到广东和香港秘密开展工作,从此走上了成为革命无名英雄的道路。
1929年,也就是两年后,李涛通过在广东省委和香港区委的工作,让他的政治头脑更加灵光。随着他经验的不断增长,上面把他调到了中央苏区,那时候蒋介石的手下正不停地围攻苏区。李涛1930年刚到苏区没多久,就赶上了敌人的第一次大围攻。
李涛刚到苏区时,就当上了江西红军独立团二大队的指导员。他不但政治工作做得特别出色,而且在战场上也很勇猛,很快就升为了纵队支队的政委。不到一年,他又升为了红三军第七师的政委。就在这时,第一次反围剿战斗打响了。
遇到蒋介石带领的十多万大军时,毛泽东用了个“引蛇出洞”的办法。在他的带领下,李涛和陈伯钧师长带领的第七师特别给力。他们拼死抵抗,还和其他部队联手,把国民党的18师和两个旅都消灭了,这让苏区的军民都振奋了起来。
打完那场仗后,李涛和陈伯钧一下子出了大名,这让蒋介石非常生气。于是,他在1931年2月又纠集了二十万大军,打算第二次攻打中央苏区。虽然敌人人多势众,装备也好,但毛泽东还是决定用“把敌人引进来再打”的老办法。
第二次围剿战时,李涛和陈伯钧又立大功,他们带着第七师挡住了敌人的第19路军,这仗打得真是实力悬殊。靠着聪明的打法和对地形的熟悉,他们不但安全撤出,还抓到了敌军第28师的师长公秉藩,让敌人实力大打折扣。
后来,在广昌和甘竹一带,李涛和陈伯钧指挥的第七师继续跟红三军联手,不断打败敌人的第8师和第24师,甚至还干掉了敌军第5师的师长胡祖玉,为第二次反围剿大战的胜利完美收官。
1935年春天的时候,军委纵队要进行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因为需要统筹全局的指挥,司令员刘伯承得把更多心思放在整个军团的战略规划上,所以副司令员叶剑英就被调去三军团,进一步细化战略安排。在这个节骨眼上,中革军委做出了决定,让李涛来当新的纵队司令员。
李涛听到这个任命,心里又惊讶又紧张,七上八下的,怕自己干不了这活儿。刘伯承知道李涛的心思后,特地走过来对他说:“你跟别的干部不一样,你有实战的经验,这在机关里可不多见,你肯定能行的。” 李富春也跟着说:“有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给你撑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陈云当你的政委呢,你就放一百个心,大胆地去做吧。”
有了这些支持和鼓励,李涛慢慢平复了心情,一点点展现出了他的指挥本事。他很看重和陈云的配合,也常常和各梯队的指挥官保持紧密联系,保证信息畅通、战略一致。红军经历了四渡赤水的重重困难后,安全状况好多了,接着李涛就被提拔为军委纵队政治部主任,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在延安那会儿,李涛被选为了中央军委管经济建设的部长,同时还管着军委秘书厅的事儿。他在叶剑英和李克农两位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忙着搜集和分析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情报。他干活特别利索,领导们都夸他做得好。叶剑英还特意说:“李涛同志有经验,能力强,真是个出色的头儿和好老师。”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李涛和党的老前辈董必武一块去了汉口,他们一起建起了八路军在武汉的办事处,李涛还当上了处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忙着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筹钱筹物,还想尽办法救出了不少被国民党抓起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还帮忙让爱国青年去延安深造。李涛干得非常出色,大大推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给抗战胜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到了1938年,李涛接了个大任务,他成了八路军第18集团军总司令部的重要顾问,专门负责与东北军、西北军还有川军搞好关系,一起抗日。到了1939年,李涛又被派到南岳衡山,去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当政治老师,教国民党军官们红军的高超游击战技巧。后来,他还当上了中共代表团的头儿,到处宣传中共的抗日想法,努力巩固国共两党的抗日联盟。
1940年,李涛被派到桂林去管八路军在桂林的办事处。到了1941年,他回到延安,接了好几个大官儿的活儿,像军委后勤部管经济的部长、军委的秘书长,还有作战部的副部长。他带着第二局(就是2局)的兄弟姐妹们,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做得特别好。他们还听党的话,一边忙工作,一边自己动手搞生产,让办公室能自己养活自己,真是既能干又会想办法。
1945年抗战结束后,10月份李涛就被提拔为军委作战部的代理部长,到了1948年5月,他正式当上了军委作战部部长,还兼任第一局局长。那时候,李涛特别重视提升指挥部和各级司令部的办事能力,让大家都养成了做事又快又好的习惯。解放战争那会儿,他不仅参与了好多大战役的筹划,还忙着起草文件、搜集情报、报告战况,成了毛泽东和军委其他领导打仗时离不开的好帮手和高参。
1946年快到7月的时候,李涛带着军委第一局制作了一份叫《国军部队安排》的小册子,里面清清楚楚地写了国民党军队的架构和兵力分布。这本小册子对解放军一开始怎么对付国民党军,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到了1947年3月4日,李涛又利用他整理的国民党兵力资料,让作战部写了份《自卫战一年总结》。这份报告对中共中央军委的打仗计划影响很大,给解放军全面反击国民党军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战略上的依靠。
1949年4月春暖花开时,解放军上百万大军正要过江,英国海军却在长江上捣乱,给我们的行动添堵。这时,李涛将军作为“解放军总部的发言人”站了出来,严厉地批评了英国海军。这份讲话是中央军委准备的,但其实是主席的意思。不过,是李涛将军代表我们向全世界宣布的,这也让大家看到了他在中央是个很重要的人物。
从那以后,李涛将军多次代表中央军委,在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他出色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也表明中央对他非常信任和倚重。他在这些公开场合的频繁露面,让他的军队威望日渐提升。
很多高官碰到李涛时,都会带点玩笑意味地问他:“李将军,啥时候能再给我们来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演讲啊?”这种带点戏谑的问候,其实正说明了李涛在军事总部里那举足轻重的地位。
1950年抗美援朝那会儿,虽然李涛将军没去前线直接打仗,但毛主席还是给了他个特别重要的活儿——建个军事地图绘制部门并当头儿。李涛将军靠着厉害的地理和军事本事,接下了这个担子,很快他就组织起一支专业的队伍,到处去勘探地形,不光在国内,还跑到国外呢。他自己也带着队伍,把中国和朝鲜的重要山山水水都走了一遍,把重要的地理信息都仔仔细细地画在军事地图上,这给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仗时的布局安排帮了大忙。
到了1953年,抗美援朝打完胜仗后,毛主席和李涛将军都觉得得赶紧建设现代化军队了。于是,毛主席让聂荣臻元帅来负责,结果他成功解决了像“两弹一星”这样的高科技军事难题。接着,毛主席又碰到一个新问题,就是怎么在日常训练中用上这些高新技术。他想了想,又把李涛将军找来,让他负责大规模地提升军队的现代化训练水平。
在李涛的周密安排和带领下,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起一支装备齐全的坦克部队。他特别重视步兵和坦克如何一起配合打仗的训练,这让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李涛将军一直到工作快结束时,都反复讲要把技术和训练结合起来。
很遗憾,李涛将军虽然一直为国家和军队的发展拼命努力,但长时间太过劳累,最后把身体给累垮了。1965年,他因为生病不得不休息,离开了他特别热爱的工作。在走之前,他还一直惦记着团队,反复叮嘱大家:“国家的未来得看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咱们得把这个理念深深种在军队里。”
李涛老人在晚年时,因为政治局势的不稳,1969年身体不好还得被迫搬到广州去。一路上的折腾让他的病更重了,到了广州,也没得到好好的治疗。结果在1970年12月20日,李涛将军就在广州因病去世了,那时候他才65岁。他的走,对国家和军队来说都是个大遗憾。
虽然李涛亲自在前线指挥打仗的机会不多,但他凭借全面的本事和明智的决断获得了“上将”的荣誉。他的工作不像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军那样名声在外,但他在制定战略方面的付出同样十分关键。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大时代资本-炒股配资找配资-股票网炒股配资开户-炒股配资平台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