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舰”到底在折腾什么 二代星舰谢幕演出!北京时间今天7点23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海滨小镇博卡奇卡,一枚高达123米的巨型火箭升空。这是SpaceX公司正在研制的“星舰”,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强的火箭,也是马斯克实现火星梦想的关键工具。
钢铁巨兽在夕阳中发出雷鸣般的咆哮,撕裂了海滩的宁静。这是星舰的第十一次轨道级发射,也是今年的第五次,还是SpaceX曾寄予厚望的二代星舰的谢幕演出。
从结果来看,这场谢幕堪称圆满。作为一级火箭的超重型助推器B15.2曾在星舰第八飞中发射过一次,之后由发射塔的“大筷子”回收。今天是它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箭体上33台发动机中有24台是重复使用的。不过,这次它并没有返回发射塔,而是在完成发射任务后稳稳地返回海面上软着陆。这是一项重要的测试,为更重的三代星舰演练一套全新的、更激进的着陆程序。
这套新程序是在着陆的最后阶段,先点燃13台发动机进行暴力减速,然后迅速关闭8台保留5台,最后再以中央3台发动机完成轻柔触水。这样做可以大大缩短反推减速的时间,从而节省宝贵的燃料,为未来运载更重的载荷预留性能。
作为二级火箭的星舰S38表现也稳定。它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释放了8颗模拟星链卫星,并第三次成功完成了在轨点火试验。更重要的是,它在返回大气层时进行了一个“动态倾斜姿态调整”,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回收演练,在海面上空练习如何精准对准虚拟的“大筷子”。
最终,这艘故意移除了部分隔热瓦以测试箭体强度的飞船顺利挺过了大气层的考验,软着陆于预定海域。可以说,二代星舰用一次近乎完美的表现,为自己的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然而,尽管过程顺利,场面壮观,但这枚“史上最强火箭”依旧没能真正入轨。它所作的仍是一次“跨大气层亚轨道”飞行。整个2025年,二代星舰飞了五次,前三次未能善终,屡飞屡炸。后两次渐入佳境,一次比一次成功。但由始至终,它都没能将哪怕一克有效载荷送入轨道。
SpaceX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为另一个明星项目——星链(Starlink)已经快要被自己的成功“压垮”。星链是一个由成千上万颗卫星组成的庞大太空网络,目标是为地球上任意角落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截至2025年,星链已在150多个国家积累超过700万终端用户,手机直连服务用户规模也已快速逼近700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网络堵车”,用户开始抱怨卡顿。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拓宽“公路”、增加“车道”——换句话说,必须要发射更多的星链卫星。目前负责发射星链卫星上天的是猎鹰9号火箭,但它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SpaceX刚刚花费170亿美元买下了关键2GHz频段的50MHz带宽资源,要启用这条VIP车道,必须发射搭载了全新通信模块的新一代星链卫星。
新一代星链卫星单颗就超过1吨,猎鹰9号已经力不从心。于是,星链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星舰身上,因为新版卫星的部署唯有星舰才能实现。后续的星链需要一次部署60颗重量一吨以上的新版卫星,而目前试飞成功的二代星舰实际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35吨。
因此,二代星舰必须“退休”,因为它无法完成SpaceX眼下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而它的退役是为了给那个真正能承载希望的“大家伙”,也就是三代星舰,腾出舞台。
二代星舰谢幕后,SpaceX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下一代即三代星舰的研发和制造中。这绝不是一次小小的修补,而是一场由内到外、从一级到二级的全面革新,其升级跨度甚至超过了从初代到二代的改进。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在完全重复使用的前提下,将星舰的近地轨道运力从二代的35吨提升至100吨以上的全新水平。
三代星舰将全面换装全新的“猛禽三代”发动机,彻底换代动力核心。此外,燃料供给系统和箭体结构也将进行全面优化。这些改进旨在解决此前发射中的各种问题,但巨大的技术跨越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工程风险。
假设三代星舰豪赌成功,它将解锁一个超越发射星链卫星的未来。马斯克的真正目标始终是那片星辰大海——月球与火星。星舰的当务之急是作为载人登月舱支持NASA的“阿尔忒弥斯Ⅲ”载人登月任务。此外,SpaceX还计划在2030年起执行火星的研究、开发和探索任务,运费同样是每吨1亿美元。
站在二代星舰的肩上,所有的希望与压力如今都已转移到了三代星舰身上。这款几乎被推倒重来的新一代星舰承载了SpaceX“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开发理念的终极考验。那些大刀阔斧的改进究竟会带来一飞冲天的突破,还是会像二代星舰初期那样陷入新一轮的失败循环?没人知道答案。但对SpaceX和马斯克而言,开弓没有回头箭。星舰没有退路,只能继续点燃引擎,冲向天空。
大时代资本-炒股配资找配资-股票网炒股配资开户-炒股配资平台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